“北京新材料产业链对接”系列活动 --走进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为加快推进北京新材料应用场景的拓展,助力具身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5年9月8日下午,由北京先进材料产业促进会组织,中国有研、中国钢研、中建材、首钢等10家企业的20余位新材料领域技术专家,走进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举办了一场“材料与机器人链接”的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机器人用材需求与应用场景的讨论,旨在精准搭建供需对接的平台,促进本地新材料与机器人产业同步发展。
探访机器人创新中心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作为国内首家具身智能软硬件全栈科技公司,自2023年底由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等单位共同组建后,发展迅猛,并于2024年底正式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中心围绕通用机器人平台“天工”和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两大核心,在具身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活动伊始,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在展厅详细介绍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历程、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示了“天工”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地形行走、精准操作任务等方面的卓越性能,其基于视觉的“感知行走”、复杂地形高速奔跑、跨越大高差台阶等关键功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座谈现场深度交流,碰撞火花
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产业政策负责人王娜对促进会组织的对接活动和新材料企业、行业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并介绍了中心发展历史、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及机器人在多场景中运用情况等。
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在机器人部件应用领域在轻量化、高效化以及导热、防腐等方面的材料改进需求,介绍了应用场景等方面与材料产业界深度合作的强烈意愿。随后与会的新材料企业分别介绍了各自产品在机器人部件应用方面的优势,为机器人材料应用提供了多元发展思路。
北京先进材料产业促进会监事长降向冬说:此次对接活动不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更精准契合了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同时他强调,机器人产业要想持续领跑,必须依托最新、最前沿的材料技术,只有将顶尖材料与机器人研发深度融合,才能让机器人的创新性始终保持在行业引领地位。
促进会先进金属结构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刘建辉则聚焦合作实效提出建议,他表示,希望创新中心后续能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材料参数需求,如在机器人部件减重、强度提升等方面给出量化指标,这样才能让新材料企业更精准地对接研发方向。促进会后续可围绕这些明确需求,针对性组织创新中心与新材料企业开展对接,大幅提升合作的效率与精准度,推动供需两端快速落地合作成果。
促进会秘书长邱冬英对创新中心的精心安排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后续促进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对机器人中心本次交流提出的永磁材料、无取向软磁材料、铝镁合金材料尽快组织深度详细交流,另一方面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供需信息实时互通,助力双方长期稳定合作。
携手创新,共筑机器人产业本地化供应链
本次走进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对接活动,不仅让新材料企业家们近距离感受了创新中心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更围绕机器人用材需求与应用场景,搭建起务实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实地考察,增进了相互了解,挖掘了潜在合作点,为后续在技术攻关、研发对接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会将继续搭建高效精准的交流合作平台,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推动北京市新材料产业及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期待下一次的智慧碰撞与产业同行!